登录注册 退出
  • 首页

  • 新闻资讯

    • 总会要闻
    • 会员动态
    • 重要公告
    • 慈善超市
    • 视频新闻
    • 求助指南
  • 关于总会

    • 总会简介
    • 总会章程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本届理事会
    • 历届理事会
    • 捐赠方式
  • 政策法规

    • 政策法规
    • 慈善法专题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行业咨询
  • 信息公开

    • 财务会计报告
    • 年度工作报告
    • 网络捐赠明细
    • 爱心公示
    • 使用公开
  • 慈善项目

  • 公益基金

  • 会员与志愿服务

    • 入会指南
    • 会员名单
    • 志愿者风采
    • 志愿者申请
  • 慈善文化

    • 慈善文化
    • 重庆慈善之星
    • 重庆慈善杂志
    • 巴渝慈善文学
  • 互联网慈善基地

    • 工作动态
    • 研究成效
    • 学习园地

一程车费,支持82岁残疾老人义务送教

备案编号:51500000504029915YA18005

已筹款: ¥520.00元

爱心人次:26

拨付人次:0

项目有效时间:2019-11-15-2020-01-15

项目类型:扶弱济困

金额
我要捐款 未开始 已结束

最新项目更多>>

  • 为乡村教育助力

    已筹款:¥179143.90
  • 助力万泉街社区老年食堂建设

    已筹款:¥375675.88
  • 基本信息
  • 项目收支
  • 项目进展
  • 相关资讯

在渝北,有这样一位老人,他年过八旬,身患4级肢残,脊背佝偻、步履蹒跚,时常独自一人拄着拐杖凳换乘四五趟公交,从南岸罗家坝社区赶往渝北茨竹镇新泉村,为家乡的一对先天残疾的兄妹义务送教,而且一送就是五年。

 

 1.jpg

 

这位老人叫邓林明,是渝北区茨竹镇新泉村村民。曾是民办教师的他无意间发现了在学校“听墙根”的残障儿童吴文建,便暗自决定教吴文建及其同为残障儿童的妹妹吴丹丹读书,并自掏腰包购置学习用品,以师者仁心为俩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,引导他们坚强地面对生活。

 

步履蹒跚,也要完成单程六七个小时的“远征”

 

“我本就是茨竹人,老伴儿去世后,儿子不放心我一个人住在老家,就接我到南岸来跟他们一起生活。”邓林明说,“以前在茨竹,走几分钟的路就可以到那两兄妹的家了,现在去一趟就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。”邓林明一边说着,一边拄拐杖凳出了门,走到楼梯前要扶着栏杆慢慢往下走。他肢体四级残疾,背伸不直,加之年纪大了,仅仅只是下个楼,他就要用20分钟的时间。

 

从邓林明老人所在的南岸区罗家坝社区出发,要先坐公交车到江北区的红旗河沟汽车站,再坐远途公交到渝北两路,到了两路再换乘郊区公交到兴隆镇,这一段路程,不堵车也要4个多小时。邓林明有老年卡,可以免费乘车,但到了兴隆,还要乘坐到茨竹镇的小巴车,就要收4元车费。“到了两路换乘就需要自费了,从两路直接到茨竹的车还多花5元钱。”邓林明说道。为了省下5元钱给兄妹俩买点好吃的,老人宁愿多换乘一趟车。

 

茨竹镇还不是最后一程,还剩下5公里路程才能到兄妹俩家所在的新泉村,需乘坐农村小巴,但能否赶得上小巴车就要看运气了。“赶场天就是车等人,遇不到赶场天就是人等车。”邓林明笑着说。等不到小巴车的时候,就得碰运气,挨个询问有没有去新泉村的同乡,同乡们知道他去送教,都不收他的车钱。

 

 2.jpg

 

颤颤巍巍地坐上同乡的摩托后,单程五六个小时的“远征”,终于接近了尾声。

 

点亮希望,他决心成为孩子们的暖心“家教”

 

“哐当!哐当!”到了新泉村吴文建兄妹的家门口,一下车就听到拖动板凳的声音,原来是一家人出来接邓老师了。父亲吴长生皮肤黢黑,见到有人来,他一言不发,为大家端来塑料凳子后,自己便站到角落里去。吴长生的妻子说话含混不清,是三级肢残,无法站立行走,只得坐在一根约30厘米高的长凳上,踢踢踏踏地挪动。跟妈妈一样,两个孩子也无法走路,移动全靠一根板凳,哥哥吴文建16岁,肢体残疾、二级智力残疾,妹妹吴丹丹13岁,肢体残疾、三级智力残疾。

 

 3.jpg

 

“他们家的情况确实太恼火了,我看着实在于心不忍,就决定来教他们读书了。”问及送教的原因,邓林明说。5年前,邓林明和老伴还住在茨竹镇老家,邻村卫生室紧挨着华蓥山小学,邓林明去卫生室给老伴拿药,无意间看到了“听墙根”的吴文建,只见他坐在随身带着的凳子上,仰头望着教室的一排窗口,听一年级的孩子们朗读课文。

 

吴文建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的触动了邓林明的心,他去了吴家,向孩子父亲吴长生建议送孩子去读书,又去学校询问是否接收孩子去校内学习。学校欣然同意,但出于安全考虑,学校提出,需要吴长生每天接送兄妹俩来校,并进行陪读。吴长生无奈地摇摇头,说:“我也没工作,只有种蔬菜养家糊口,如果陪他们读书,地里的活儿没人管,况且老婆也没有自理能力,我啷个管得过来?”他还说,虽然家人每月有一两千的残疾和低保补贴,但他一个好手好脚的劳动力不能总是指望别人帮忙,“生活还是要自己来过。”

 

邓林明听后,决定自己来教两兄妹读书。“我年轻的时候当过老师,小学最基础的语文数学还是能应付。”邓林明说,教书需要粉笔,他无意间看到附近的学校在处理废弃物品,就拿着麻袋去寻粉笔,果真被他找到了,东挑西拣,邓林明背回了四麻袋粉笔。

 

创造奇迹,他让残障孩子学会了写字算数

 

给兄妹买了教材、本子、文具,邓林明便开始每天到吴家送教。从认字和数数开始,兄妹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,但面对智力有问题的孩子,需要花费比普通孩子更多的耐心。教认字的时候,邓林明一笔一划写给兄妹看,两个娃娃口齿含糊,发不出准确的声音,但是能领会到他们的意思。算数怎么教?邓林明先从1-10教起,用手指将每一个数比出来,再写到黑板上,念给孩子们听。


4.jpg

每天送教的时日只持续了一年。2015年,老伴去世后,儿子担心邓林明的安全问题,坚持把老人接到了南岸区罗家坝社区居住,邓林明的身体状况只允许他能每个月进行一两次走教。天气好的时候,邓林明当天去当天回,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,他就会呆上三四天,并给吴长生一百块钱作为住宿费。“我虽然没有退休工资,经济也比较拮据,但我不能在别人家白吃白住。”白天给兄妹俩讲课,晚上就跟吴文建住一间房,一老一小,躺在竹板床上,一个讲故事,一个听故事。

 

如今,兄妹俩都会写自己的名字,哥哥吴文建还能认识一些字,写得也还不错,会加减法,能背诵一两首简单的唐诗,旁人可以模糊辨认声音,跟健全的四年级小孩一样。五年多的相处时间里,孩子们越来越信任邓林明,心里有想说的话,吴文建就悄悄的单独写在一个本子上,那个本子就像一个树洞一样,让邓林明和吴文建的心越走越近。“我就是想他多学点文化,以后长大了,家里有什么事能帮上一点忙,能照顾到家人,如果他以后能找到一个谋生的工作,那肯定更好了。”谈到自己送教的初衷,邓林明这样说道。

 

 5.jpg

 

了解到吴家的情况后,华蓥山小学也加入了送教的队伍。上学期开学起,校方把40多名教师纳入送教队伍,采取每两周一次的方式进行送教,同时,还向邓林明赠送了教书需要的物品,给孩子们赠送了学习、文具用品。“现在我每个月还要回去住5、6天,两个娃娃就到我这儿来补课,现在我的身体还算可以,我要一直坚持下去。”邓林明说。

 

如今,经华蓥小学校方专业测评,哥哥吴文建能识300个汉字,能写100多个汉字,还能算出10以内的加减乘除,已达到3年级学生水平。妹妹吴丹丹虽然不能做计算,但也认识100以内的所有数字和简单的汉字,将来如能通过测试达到小学六年级学习水平,华蓥小学将为他们发放小学毕业证书。

 

正因为邓林明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,他被入选为第72期重庆好人,获评2017年度“感动渝北十大人物”、2018年度渝北“最美志愿者”。一直以来,老人送教路上的路费都是自己承担,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关注到邓林明老人,为他送去一程路费,支持他继续为吴家兄妹义务送教。


项目收支

查看更多>>

项目进展

查看更多>>

相关资讯

评论
X
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
捐款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国宾城小区西门电梯3楼
银行汇款:户名: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
开 户 行:重庆三峡银行江北支行
账 户:0102014210023808
邮局汇款: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国宾城小区西门电梯3楼(401121)
捐款热线:63603966 63608986 63605659 68719433
渝ICP备20007005号-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594号
支持单位:重庆市慈善捐赠服务中心

技术支持: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

后台管理登录

渝公网安备
50010302000594号

微信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