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08-22 09:16
来源:本站
深化透明治理 共筑慈善新局
——石柱县慈善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聚焦公信力建设与募捐数字化升级
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慈善会于2025年8月19日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。会议以“深化透明治理,共筑慈善新局”为主题,聚焦核心议题,公信力重塑、数字募捐升级与制度创新,旨在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。全体副会长、理事及监事齐聚,共商发展大计。
强化透明治理,夯实公信根基。县民政局副局长蔡静通报慈善领域专项整治进展,强调合规底线。县慈善会新任常务副会长帅卒明确提出“钱的来去说清楚”原则,要求全面公开善款来源(包括腾讯、阿里、字节等平台)、支出明细(明确项目受益人)及结余金额,坚决杜绝信息隐匿,切实增强社会信任。
推动人事制度革新,提升治理效能。会议审议人事调整事项,进一步优化决策机制。聚焦制度修订,着力完善内部流程,强化理事履职责任担当,着力整改“理事不理事”现象,确保机构坚守公益初心,远离私利羁绊。
升级互联网募捐战略,延续品牌优势。今年,县慈善会将联合万安街道、黄水镇、中益乡等7个乡镇,全力冲刺“善满山城”慈善专场活动,募捐目标锁定3000万元,持续扩大“数字善城”品牌影响力。
拓展善源渠道,培育慈善文化会议探讨多元善源拓展路径,涵盖慈善信托、企业冠名基金及公共场所“扫码捐”等创新模式。同步发力慈善文化培育,利用短视频、直播推广“人人慈善”理念;结合“中华慈善日”推动慈善“进校园、进社区”;创新设计如“一元捐”等低门槛参与方式,显著降低公众参与障碍。
会议指出,当前慈善工作需首要解决“为募款而募款”的倾向问题,必须坚决扭转这一偏差,将工作重心全面聚焦到项目实际帮扶成效上,让每一笔善款都能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。同时,要重申慈善事业“扶危济困、传递温暖”的核心使命,通过深化价值引领,有效激活理事群体对公益价值的认同感,凝聚慈善工作合力。
在立新发展路径方面,会议明确两大重点任务。一是加强能力建设,将组织开展《慈善法》及项目风险防控等专题培训纳入常态化工作,全面提升慈善工作者专业素养与风险应对能力,为慈善事业规范运行筑牢基础;二是深耕本土慈善文化,通过讲好“慈善情暖万家”等系列暖心故事,挖掘本土慈善典型案例,营造县域内“守望相助、邻里互助”的浓厚慈善生态氛围,让慈善理念深入人心。
蔡静副局长在总结讲话中对本次会议及2024年慈善工作成果给予高度肯定。她表示,本次会议高效审议通过人事调整、互联网募捐战略及制度修订等议题,为下一阶段慈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。在2024年“数字善城”品牌建设中,石柱县互联网募捐额达1.2亿元,位居全市前列,直接惠及群众29万人次;同时,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慈善公信力,以治理革新举措清退不作为理事,进一步优化了慈善工作队伍结构。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蔡静副局长也直面当前慈善工作的挑战。她指出,目前工作中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:一是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,明确要求所有募捐活动结束后3日内,必须公示资金来源,确保善款流向清晰可溯;二是资源渠道相对单一,互联网募捐占比超95%,过度依赖单一渠道不利于慈善事业长期稳定发展。
针对未来工作方向,她提出五大发力点。一是深化透明机制,联合审计、督查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体系,对善款募集、使用全流程进行监督,以公开透明赢得社会信任;二是拓展多元渠道,将发展企业冠名基金作为重点,同时积极探索“慈善+商业”等创新合作模式,丰富慈善资源供给;三是压实三方责任,明确并细化慈善会、理事及民政部门各自的职责边界,形成“各司其职、协同联动”的工作格局;四是坚守公信底线,严格践行“钱的来去说清楚”原则,把公信力建设贯穿慈善工作始终;五是回归慈善初心,以“真帮人、真见效”为衡量标准,确保每一个慈善项目都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,切实解决实际问题,让慈善事业真正成为温暖民心的民生工程。
继2024年创下1.2亿元善款惠及29万人次的亮眼成绩后,石柱县慈善会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,全力推动三大变革:一是刀刃向内,筑牢合规基石,深化专项整治,推动善款全流程信息向社会公开。二是数字赋能,聚力乡村振兴,联动7乡镇,决战“善满山城·乡村振兴”专场,冲刺3000万募捐目标。三是治理焕新,确保爱心实效,人事与制度同步革新,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精准落地,掷地有声。
(石柱县慈善会)